【前言】
幽默说话在日常聊天和重要聚会时都特别重要。它能让原本紧张的氛围立马变得轻松愉快,还能让人感觉到说话人挺和善、挺友好的。而且,幽默还能化解一些小矛盾。总的来说,一句说得好、有幽默感的话,有时候比说一大堆没意思的闲聊话还管用。
毛主席是个谈话高手,他总能让聊天变得特别有趣。他之所以聊天这么风趣,是因为他特别会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有时候,他会用些出其不意的词,有时候句子结构也很独特。他还喜欢一语带双关,或者引用历史故事,甚至巧妙地运用比喻,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语言才能。
【毛泽东巧借姓名幽默】
1930年冬天挺冷的时候,毛泽东,那时候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总政委,还兼着一军团的政委,陪着贺子珍去红军的卫生所瞧病。他一边让大夫给看病,一边还关心起卫生所的工作和战士们的生活咋样。
卫生所所长在介绍新到的卫生员时,毛泽东好奇地打量起那个小战士,随后问道:“你叫啥名字啊?”
小兵娃子回应道:“我叫钱昌鑫。”
那天是叫昌盛吗?是哪个“兴”字啊?
小战士脸上泛红,有些害羞,所长见状便帮他回“就是三个金字叠在一起的‘鑫'字。”
毛泽东乐呵呵地讲:“你姓钱就算了,还非得攒那么多金子干啥?小心哪天咱们把你当土豪给‘处理'了!”
这句话挺逗的,一出口就把大伙儿逗得哈哈大笑,同时也让战士们和毛泽东之间感觉亲近了不少。
1947年春天,中央和毛主席决定离开延安后,电影团的伙伴们就跟着毛主席撤出了那里。在离开延安转战陕北的那段日子,他们记录下了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等老革命家的很多珍贵活动画面。不过,毛主席特别低调,总是不让大家多拍他。
有一回,在葭县的朱官寨,毛泽东正坐在窑洞里,全神贯注地研究地图。电影团的伙伴们瞅见这机会难得,心里直痒痒想拍下来,但又怕毛主席不让,于是他们就偷偷摸摸地躲在窗子外面,试着偷拍。可没想到,摄影机的“嚓嚓”声还是让毛泽东给听见了,他这就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他瞅见摄影师是程默,便开玩笑地讲:“你叫程默,但电影机一开动,你可就不那么沉默了。”
毛泽东在与人打交道时,有个特别的本领,就是用古代的名言名句来解释对方名字的意思。
唐由之大夫头一回给毛泽东看病时,毛泽东就问起他的名字。唐由之直截了当地回“我叫唐由之。”
毛泽东瞅着他,一遍遍叨咕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接着问他:“你的名字是从《论语》那句‘老百姓啊,可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但不能硬让他们去做'里取的吧?”
“对。”唐由之答道。
“看来你老爸可是啃了不少老书啊!”毛泽东夸道。
然后,毛泽东风趣地讲:“你别照着孔老夫子的那套‘随心所欲'来,得学学鲁迅先生的‘由之',那才是正道。”
接着,毛泽东很有感情地朗读起鲁迅的《悼杨闩》这首诗来:
如今哪还有往昔那股子豪情,花儿开落都随它自个儿去。
没想到江南细雨绵绵时,我又为百姓英雄洒泪哭泣。
说完后,唐由之医生初见毛泽东时的那份紧张和放不开,在毛泽东幽默风趣的聊天中,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毛泽东以生活小事而幽默】
毛泽东经常拿日常生活的小事来开玩笑,说起话来既逗乐又富有深意,让人听了既开心又觉得有意思。
姚淑贤,老家天津。1953年的时候,她还没到18岁,就被调到了专运处干活。到了年底,她又被安排到了毛泽东的专列上,负责服务工作。
1956年的时候,她已经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正谈着恋爱呢。那会儿,毛泽东特别忙,整天开会,一会儿去庐山,一会儿跑杭州,上海、北戴河也是常去的地儿。一年到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火车上或者外地待着。小姚作为列车上的服务员,自然也经常得跟着出差。
有一次,她和男朋友说好要在星期六晚上去中山公园碰头,可没想到,临时接到通知说她得准备出车,因为毛泽东要去北戴河参加会议。
火车开动了,毛泽东猛然记起当天是周六,便转头问旁边的工作人员:“大伙儿没啥安排吧?”得知小姚已经和男朋友约好了,他笑道:“这可不好,把你们的计划给打乱了。”
“你有没有告诉他那事儿?”毛泽东显得有些焦急地问道。
“不是。”
“小姚啊!”毛泽东话语中带着点责备的意思,“要是真不见不散那可咋整?……你连打个电话告知一声都没做到吗?”
小姚心里琢磨着,一旦接了任务,就得守口如瓶,啥也不能往外说……算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知道我经常有活儿干,肯定能懂我的难处。”小姚试图宽慰毛泽东。
“啧……”毛泽东摆了摆手,小声说道,“时间一长容易闹误会,别因为我让你们之间有啥隔阂。”
晚上,小姚去给毛泽东送铅笔。毛泽东看起来一直在琢磨怎么弥补小姚没能如约而至的事情。他瞅见小姚走进来,眼神一亮,突然对小姚讲:“你先别急,我有个东西想让你带给你的朋友瞅瞅,他看了肯定就不生气了。”话音未落,他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嗖嗖写了几行诗句:
那女孩真文静又好看,在城墙角落等我呢。
喜欢却躲着不现身,急得挠头又徘徊。
拿着诗,小姚的脸一下子红了,他低声说道:“主席,咱们有规定,只要是写了字的东西,都得交上去。”
毛泽东瞧着小姚那副为难的模样,故意逗她一乐,轻松地说:“你干嘛这么实在呢?这会儿又没旁人瞅见,我可不是那种爱背后嚼舌根的人。”
毛泽东眨眨眼,嘿嘿一笑,摆了个手势说:“快藏起来,然后拿给他。”
姚淑贤没过多久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一个温馨又快乐的家。转眼间,三十多年一晃而过,她和老公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毛泽东亲笔写的那封充满父爱的信。
说话要是带点幽默感,那绝对能抓住听众的心。要是老是说些干巴巴、没意思的话,脸上还一点表情都没有,那听众心里头肯定不舒服。但要是说话的时候,能机灵地加点幽默,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立马就能让说话的人和听众亲近起来。
1962年1月21号一早,章士钊、程潜、仇鳌还有王季范都收到了邀请,说是毛主席请他们去家里喝两杯。不一会儿,这四个人就先后被接到了颐年堂,原来是要他们陪陪溥仪。
毛泽东请末代皇帝吃的那顿饭,可不是什么皇宫里的大餐,桌上就摆着几盘湖南特色的辣椒、苦瓜、豆豉这些家常菜,但大家边吃边聊,从古到今,气氛特别热烈。毛泽东说话风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乐个不停。
湖南人对辣椒情有独钟,常说“没辣椒就不下饭”,因此每个湖南人身上都带点辣椒的气息。毛泽东边说边用筷子挑起一些青椒和苦瓜,放到溥仪面前的小盘子里,看他吃下去后,又笑着问:“这味儿咋样?还行吧?”
“味道太棒了!简直美味极了!”溥仪的鼻子上已经冒出了细汗。
“瞧你这北方汉子,骨子里也带着股冲劲儿呢!”毛泽东笑着这么一说,随手一指仇鳌和程潜,接着跟溥仪讲:“要说冲劲儿最大的,还得数他们俩,不老老实实当你的顺民,非得跟你对着干,一搞辛亥革命,直接就把你这皇上给掀下台了!”
程潜、章士钊这些人在清朝末年都是很有声望的社会人士和革命先锋,他们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行动中去。
毛泽东说话真的非常厉害,他讲话爱开玩笑,语气轻松自在,仿佛能把高高在上的皇帝瞬间带回咱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这样一来,他很快就让人们之间打交道时的心理隔阂小了许多。
1953年那会儿,毛主席去看了看海军,上了舰艇逛了一圈,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见海军的军官们时,那些指战员们一个个站得笔直,跟小老虎似的,甲板上那气氛严肃得让人直打哆嗦。毛主席啊,他既是共产党的头儿,又是咱们国家的老大,还是中央军委的一把手,穿着他那双棕色的木头皮鞋,在队伍前头走过。那皮鞋底挺厚实,踩在甲板上咚咚响,就像是历史的脚步在前进,听得人心里头一震一震的。那些官兵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紧张又兴奋,身子绷得跟铁块一样硬。
猛然间,毛主席停在了一位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士兵跟前,眼神里满是和蔼,直勾勾地看着他。
突然之间,记者们迅速就位,海军领导也整装待发,大家都心里有数,觉得毛泽东主席要么会发表一番重要讲话,要么会跟战士们交代些有分量的指导性事务。周围的战友们眼里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特别是那个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小战士,胸膛微微起伏,仿佛随时都能以雷鸣般的声音响应主席的询问。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当毛泽东瞧见他如此消瘦的模样,便以一种温和又细腻的语气询问:“你是不是没吃饱啊?”
战士愣了一下,毛主席先咧开嘴笑了。这下战士心里头的气儿一下就泄了,瞅瞅自己又黑又瘦的模样,忍不住也跟着乐呵起来。原本挺紧张严肃的接见场面,一下子就变得热闹欢快起来。
战士们咧嘴大笑,整个场面立马热闹了起来,原先的紧绷和严肃瞬间变得热烈又轻松。在这阵阵爽朗的笑声中,领袖和官兵之间的隔阂不见了,彼此间的感情也流通了起来。这种做法,比起板着脸孔发表长篇大论、下达指令,更能让人心里暖和,提振士气。
毛泽东不太爱那种让人憋得慌的场面和氛围,他更喜欢随意点、自然点,好让群众能自由自在地跟他聊天。和群众待一块儿时,毛泽东经常先讲几个逗乐的笑话,给气氛加点活力。这或许就是他爱用幽默话语的原因所在。
【毛泽东借用典故而幽默】
毛泽东觉得,文艺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生活的模样。他经常拿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情节还有寓言,来给大家解释他的想法。他讲得生动有趣,还能给出新的看法,让人听过之后,印象特别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1942年的时候,毛泽东去了鲁艺,给那些快要毕业的学生们开了个会。他告诉他们,毕业后得去跟工农兵群众混在一起,别老觉得自己读了几天书就高人一等,像那些自视清高的“洋学生”,看不起本地的“土干部”。会上,他还提起了柳宗元写的一个故事,就是那个《黔之驴》。
毛泽东按照陕北乡下的说法,把毛驴叫毛驴崽子。他讲道:“在贵州啊,原本没有毛驴崽子,有人愣是运了一头过去,到那它就成了个稀罕的‘外来户',就像个‘洋玩意儿'。贵州的老虎呢,个头不大,是地道的‘本地户'。这小老虎一开始被吓得不行,撒腿就跑,躲得远远的。可日子一长,小老虎觉得那毛驴崽子也没啥可怕的,就慢慢靠近它,还用身子蹭了蹭。结果这毛驴崽子火了,后腿轻轻蹬了小老虎一下。小老虎这下心里有数了,原来它就这点能耐!最后,小老虎干脆把这毛驴崽子给吃了。”
毛泽东在分享这个故事时,边说边演,模仿起老虎如何偷偷观察并侦察小驴子的模样,然后悄悄走向旁边正忙着记录的同志。大家见状都忍不住笑了,连毛泽东自己也乐呵起来。
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一边藏着夸和骂,一边又清楚地指出说的是谁。它给老故事加了层新意思,让人一听就联想到生活里的“笨蛋”啊,“活力满满”的啊这些。这样一来,谁还想当那个被人叫做“小毛驴”的家伙呢?
毛泽东挑了这个老故事,虽然讲的是谁大家心里都清楚,但他这是想说些希望大家别碰到的事儿,所以不会让听众觉得不舒服或者反感。相反,听众们因为觉得说到心坎里去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了解中国历史跟古典文学的朋友都知道,登徒子是楚国的一个高官。他曾在楚王那告宋玉的状,说宋玉是个花花公子,劝楚王别让宋玉进后宫。宋玉呢,是楚国特别有名的写词赋的高手。他一听这事,就跑去找楚王辩解,还反咬一口说登徒子才是色鬼。后来,宋玉还写了篇特别有名的文章,叫《登徒子好色赋》。打那以后,宋玉就赢得了楚王的信任,而登徒子呢,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用来形容那些好色、品德不好的男人的代名词了。
1958年,毛主席跟一些历史学家、科研人员和新闻界的朋友聊天时,很流畅地背出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面的好长一段话:
玉说:“要说天下美女,楚国最多,楚国里最美的,就在我住的那一片,而我那一片最美的,要数我东边邻居家的姑娘。那姑娘啊,高一点就显得太长,矮一点又嫌太矮;擦点粉就显得太白,抹点红又嫌太红。她的眉毛像翠绿的羽毛,皮肤像雪一样白,腰细得像束紧的素帛,牙齿整齐得像含着贝壳。她微微一笑,阳城和下蔡的人都要被她迷住。可这位姑娘,爬墙头偷看我三年了,我到现在还没答应她呢。登徒子可就不一样了,他老婆头发乱糟糟,耳朵卷着,嘴唇豁着,牙齿参差不齐,走路还驼背,一身的疥疮加痔疮。可登徒子就喜欢她,还跟她生了五个孩子。大王您仔细瞧瞧,到底谁是真正的好色之徒啊?”
毛泽东把那段话背得一字不差后,接着就换了个话题说:“宋玉说登徒子的那些话,纯粹是瞎掰,颠三倒四的诡辩技巧。他就是抓着人家一点小毛病,其他的都不看,还拼命往大了说。”
毛泽东随后又说:“说实话,咱们得承认,登徒子其实挺不错的。你想啊,他娶了那么丑的一个媳妇,还能跟她好好过日子,感情和睦。按咱们的理解,登徒子这人,对爱情专一,还守着婚姻规矩,简直就是个模范丈夫,哪儿能说他是个好色的人呢?”
从毛泽东上面的说话方式来看,大家真是得佩服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还有那深邃的思考能力。
“照着婚姻法来”、“好老公榜样”,这些新时代的词儿,被毛泽东说得活灵活现。他用这些新潮讲法来描述两千多年前的“好色之徒”,真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而且细细一想,这描述还特到位。不仅如此,这种说法还让人忍不住扑哧一笑呢。
【毛泽东以比喻、反衬等修辞而幽默】
毛泽东的幽默挺有特色,他特别会拿东西打比方。
毛主席常说:一个英雄离不开帮手,一根篱笆得靠几根桩来稳,红花再美也得有绿叶来衬。他深知这个理儿,强调要把能拉拢的人都拉拢到一块儿。
所以,毛泽东觉得,咱们不光得把工农大众拧成一股绳,还得把中小资产阶级、爱国民主人士还有知识分子都拉拢过来。要是情况需要或者条件允许,连敌人那边也得试着拉拢拉拢。说到自由资产阶级,毛泽东的意思是,咱们得坚定地跟他们站一块儿,但同时,也得跟他们那股子软弱劲儿斗一斗,绝不能让他们拖咱们的后腿,影响了咱们的斗志。
1945年4月份,在中国共产党开的第七次大会上,有人以幽默的方式聊起了这事儿。
他讲道:“要想让像章乃器这样的自由资产阶级人士变得更好,我们得坚定地和他站一边,在日常相处中慢慢引导他。往后啊,自由资产阶级可能还会因为他们的软弱性,时不时给我们带来麻烦。他们就像《红楼梦》里林黛玉洗完澡后散发的那种‘香气',自由资产阶级也有这么一股‘香气',但这股‘香气'是‘软弱香'。有了这种‘香气',他们就想找地方推销,甚至故意往我们延安这边送,妄图对我们党产生不好的影响。”
咱们有时候的宣传确实有点儿过火,就像那玫瑰,确实挺好看,但刺儿多,一不小心就扎手,跟吃羊肉似的,虽然香,可也烫嘴。那些个绅士们,虽然觉得玫瑰挺好看,但因为刺儿多,他们就不太乐意碰。他们更喜欢薛宝钗那样的,对探春就不怎么感冒。这事儿挺棘手的。大家伙儿听着!更棘手的事儿还在后头呢,别怵头,要想干革命,麻烦事儿就少不了,有时候还得是大麻烦。要是想躲清静,那就在家待着抽旱烟吧。这不夏天到了嘛,找个树荫儿底下,拿把大扇子,倒是能少点儿麻烦。可就算这样,也难免有些风浪。鲁迅不是写了篇《风波》嘛,这世上哪有没风浪的时候?要是怕风浪,那就别在这世上混了,直接去见阎王得了。咱们党现在经常碰到风浪,大的小的都有,咱可不能怵头。
毛泽东把自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比作“一种特别的软气”,这种说法既风趣又巧妙。他这么一比喻,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但笑过之后,又能深刻体会到这种软弱性的真实面目。
莎士比亚讲过:“机智往往藏在幽默和风趣里头。”毛泽东说话那叫一个聪明绝顶,他总能在嘻嘻哈哈、轻松自在的玩笑话里,不动声色地把统战工作给办了。
毛泽东经常根据说话场合,采用打比方或对比的方式来制造幽默,让原本紧张的氛围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让人们的心情也由紧张转为乐观。
有回在王家坪那会儿,胡宗南派了好几十架飞机,不停地扔炸弹,整个村子都被灰尘和烟雾盖住了,火光冲天,地上到处都是爆炸的碎片。警卫员们赶紧冲进窑洞,一看毛主席还在那儿专心地看地图呢。毛主席抬头见他们进来了,就问:“来访的人走了吗?”
守卫愣住了:“哎,是哪位到了?”
毛泽东抬头望着天空,说道:“那飞机啊,真是有点抢风头,让人不太乐意看到。”
卫士们听了之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陕北转战那会儿,有一次,中央纵队离开了一个小村庄,爬上一座山。结果,向导给带迷路了,天上还下起了大雨,跟瓢泼似的。山下呢,有五六万敌军追着,枪声时不时地响。大伙儿又冷又饿,心里还七上八下的,都自觉地聚到了毛泽东身边。这时候,毛泽东反倒乐了,他说:“咱们这算是被铜墙铁壁包围了,风雨都进不来啊。”
因为毛泽东很会拿捏,他用机智的玩笑和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原本枯燥无味的事情讲得生动有趣,结果大家都放松了下来,心里踏实多了。
1974年11月6号那天,毛主席在中南海跟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总理威廉斯见了个面。他们聊的主要内容就是现在的国际大环境。毛主席讲话挺有意思,他说:“你看看现在这些国际会议,一个接一个,美国那个国务卿也是,到处出差,忙得团团转。就像黄昏时分的燕子,飞得特别低,一看就知道快要下雨了。”
毛泽东以燕子忙碌为喻,暗指美国国务卿频繁穿梭外交背后的帝国主义世界潜在的不稳与纷乱。
毛泽东的幽默相当有深度,让人琢磨不透,同时又给他的言谈增添了活力,让听众心情大好,讲话因此变得更具艺术魅力。
【毛泽东活用词句而幽默】
1933年那年的夏天,江西瑞金一直干旱,老天就是不下雨。眼看田里的秧苗就要被晒干了,农民们心里头那个急啊,简直都要急出病来了。
毛泽东看在眼里,心里头直着急,他二话不说,立马带着临时中央政府的一帮子人冲到了抗旱的最前线。
一天晚上,月光淡淡地洒在地上,叶坪村的几位大爷正忙着在水塘边踩水车给地浇水。突然间,他们瞧见毛泽东走过来了。一个大爷热情地喊道:“毛主席,这么晚了,您还没睡呢!”
毛泽东迈步到水车旁,边撩起裤管边说:“这大清早的,咋就睡不着呢。来来来,咱俩换换班。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该歇会儿了。”
老农民心疼毛泽东,硬是不让他上车帮忙。毛泽东再三劝说也没用,最后有个老农民灵机一动,说:“毛主席,您恐怕不会摇水车吧。”
毛泽东乐呵呵地拽过一位老农,让他从车上下来,然后自己坐上了车座,一边蹬着车一边说道:“对吧,一开始你也不会吧?咱们都是边做边学的。我就是因为不会浇水,特意来向你们请教呢。”
聊着聊着,毛泽东一不小心从水车上溜了下来,脚被踏板给碰伤了。那些老农见状,连忙从水车上跳下来,摘下腰间的毛巾,给毛泽东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说啥也不让他再上水车了。
毛泽东笑着打趣道:“没啥大不了的,就是蹭破了点儿皮,小伤可挡不住咱上前线!”
战场上,士兵们就算受了小伤也坚持战斗,不离开岗位,毛泽东借用这话,真的很到位。后来,当毛泽东又一次踩上水车,老农们也没啥异议了,都一块儿跟他干了起来。
这一年,有毛泽东带着大家,大伙儿终于克服了天灾,迎来了一个大好的收成。
毛泽东的说话方式很有特色,他擅长根据不同的场合变换说法,用词也很讲究。他经常运用幽默来表达自己,这样一来,大家往往都很认可他,也很喜欢他。
在延安那会儿,毛泽东老爱往抗大、陕北公学、马列学院这些地方跑,亲自给学员们上课。他讲起课来,简单易懂,语言既生动又逗趣,能把那些高深的理论说得清清楚楚,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因此,大家都特别爱听他的课。
一开始,很多人心里头琢磨,像毛泽东这样的大知识分子,给大伙儿上课哪用得着提前准备呀?但后来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毛泽东每次要讲课,都是一丝不苟地准备。他会好好琢磨,有时候还得去做做调研,接着再动手写讲课的大纲。准备讲课稿这事儿,他经常得花上好几天几宿,甚至更久。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们共产党人,最看重的就是“认真”这俩字。
1937年那年的秋天,毛主席抽了一段时间专门来讲哲学课。郭化若那时候在庆阳的红军军事学校里当老师,他后来回了延安,就听说毛主席的哲学课讲得特别带劲,大家伙儿都爱听。有一次他见到了毛主席,就跟毛主席说了这事儿,还表示自己很遗憾没能听到那些课。到了1955年,郭化若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毛泽东听完他的话后,笑着打趣道:“说实在的,我这次可是吃了点小亏。”
郭化若那会儿没琢磨透这话是啥意思。毛泽东瞧出了他的疑惑,就继续给他讲:“我费了好大劲儿,整整四天三夜,才把讲课的要点弄利索了,打算好好讲讲矛盾统一的那个理儿,结果半天就给讲秃噜了,这不是亏大发了嘛?”
讲完之后,他们俩都忍不住放声大笑。
“亏本”是商界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说做生意赔了钱。但毛泽东却能把这个词用得既轻松又搞笑。在他的生活里,幽默无处不在,这种幽默感让他在说话的时候总能展现出特别的吸引力。
毛泽东不单爱游泳,他还钟爱跳舞。对他而言,跳舞同样是个挺棒的放松和解压方式。
跟中央领导一起跳舞的那些青年文工团成员,早就跟毛泽东挺熟了,都成了好朋友。在毛泽东面前,她们特别自在,想说什么就说,想笑就笑,氛围特别轻松。虽然毛泽东平时老忙着工作,不怎么爱说话,但碰到这种场合,他也喜欢热闹点,时不时还会跟着大家一起开开玩笑,让整个舞会都更加欢快了。
在一次舞会正在进行时,毛泽东对着那边的一位女文工团成员挥了挥手,喊道:“蒋同志,这边来一下。”
“头儿,蒋介石大家才叫老蒋,您就叫我小蒋好啦。”女文工团成员讲道。
说的就是老蒋嘛,那也没啥大不了的。要是蒋介石想回大陆,我肯定欢迎他,还打算给他安排个高官当当呢。”话一说完,他就放声大笑起来,边上的人也都跟着乐呵起来。
毛泽东往椅子上一坐,拿起火柴,“嚓”一下点着了烟,大口吸了一下,然后把烟全咽了下去。这一幕全让女文工团员余琳看在眼里,她性格直爽,张口就说:“主席,你抽烟抽得牙都变黑了。这烟进到肚子里,肠子怕是要被熏黑了吧。”
毛泽东瞅着她,乐呵呵地说:“那也不打紧,只要心底不坏就成了。”
大家又被逗乐了,哈哈大笑。这时,毛泽东不光让大家乐呵乐呵,还说了个挺有深度的道理,就是“做人不能心黑”。他这一幽默,真是挺有嚼头!
《聊聊毛泽东的说话本事》、《毛泽东那些逗趣事儿》、《毛泽东风采小词典》、《毛泽东日常生活记录》、《毛泽东的交往智慧》